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日常養護重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裂縫的檢查與處治;二是主梁下撓變形的檢查與處治;三是裝配式結構主梁間橫向連接的檢查與處治;四是主梁滲水泛白病害的處治。
1、裂縫的檢查與處治
檢查內容:
混凝土橋梁常見裂縫有兩大類—受力裂縫和非受力裂縫。日常巡查時以檢查受力裂縫為主,根據橋梁類型及受力特點,梁式橋重點檢查構件受拉、受剪等受力較大區域,帶掛孔橋梁還應重點檢查牛腿等薄弱部位,拱式橋要重點檢查拱頂、拱腳及節點等區域。
養護處治:
①對于常見受力裂縫,當裂縫寬度未超過規范限值時,穩定裂縫可封閉處理,開合裂縫以定期觀察其發展形態為主;
②對于非受力裂縫,從耐久性角度考慮,無論裂縫寬度超限與否,均應進行封閉處理。
裂縫封閉方法常見有兩種:表面封閉法,一般用于寬度在0.25mm以內裂縫的封閉,可在裂縫表面涂刷環氧樹脂膠或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漿料;壓力注膠法,用于寬度大于0.25mm裂縫的封閉處理,可在裂縫內壓力灌注結構膠。
上報解決:
①常見受力裂縫寬度超過規范限值時,應及時上報處治;
②發現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或橋梁出現非常見裂縫時,及時上報進行專項檢測,查明病害原因并評估裂縫危害程度,再制定相應處治措施。
2、主梁下撓變形的檢查與處治
檢查內容:
對中小跨徑橋梁,主梁下撓變形主要從橋上和橋下兩方面檢查,當發現橋面鋪裝存在縱向凹陷帶、橋面或護欄線形不平順、橋梁外立面主梁(主拱圈拱軸線)線形不理想時,應到橋下對主梁變形和裂縫分布情況進行詳細檢查。
對于大跨徑橋梁,主梁下撓變形的檢查除關注橋梁外觀線形外,還應在橋面或梁體上設置永久觀測點,通過長期監測,掌握主梁下撓變形的變化趨勢。
養護處治:
當主梁下撓量未超過規范允許值且梁體無其他明顯結構性病害時,可以加強定期監測為主。
上報解決:
①主梁下撓量雖未超過允許值,但梁體橫向受力裂縫數量偏多或裂縫寬度超限時,應及時上報對主梁進行維修加固;
②當主梁下撓變形量超過常見變形量時,及時上報解決。
3、裝配式結構主梁間橫向連接的檢查與處治
常見裝配式結構包括空心板梁、T梁、小箱梁以及槽形梁、工字梁等組合梁。裝配式結構主梁間橫向聯系是為了保證上部結構的橫向整體性,對它們的檢查應包括橫向連接構件自身及它們與基本構件連接部位的狀況。
空心板梁橋:
空心板梁橋上部結構橫向連接應重點檢查梁間鉸縫是否滲漏水,對應橋面鋪裝有無縱向開裂或碎裂帶。當橋面鋪裝出現縱向裂縫、對應梁間鉸縫無滲水或僅局部滲水時,可采用柔性瀝青灌縫封閉,并加強日常檢查;當梁間鉸縫出現通長滲水或橋面縱向裂縫惡化為碎裂帶時,應及時上報對受損剪力鉸進行專項修復。
T梁橋及小箱梁橋:
T梁橋及小箱梁橋上部結構橫向連接應重點檢查橫隔板、濕接帶以及它們與主梁結合處有無開裂。當橫向連接構件裂縫未超限時,以封閉處理為主;否則,應及時上報進行維修加固。
組合梁橋:
上部結構采用槽形梁、工字梁等組合截面的橋梁,橫向連接應重點檢查梁間蓋板(微彎板)的工作狀況,蓋板與主梁結合處有無滲漏水,橋面坑槽情況。發現橋面坑槽及時修復,并要到橋下檢查坑槽對應蓋板的完好情況,當發現蓋板斷裂時,立即上報,同時采取臨時圍擋等保護措施。
4、主梁滲水泛白病害的處治
梁體表面滲水泛白,多是由于梁體空腔內有積水,積水沿板底裂縫或混凝土不密實處滲出所致,也可能是梁體表面長期遭受雨水侵蝕所致,若病害得不到及時處治,將影響混凝土耐久性,在北方嚴寒地區,還會因積水凍脹造成梁體損傷甚至破壞。主梁滲水泛白病害一般均可通過日常養護得到解決,找出滲水泛白原因,一般在滲水泛白混凝土表面涂刷滲透結晶型漿料。
梁體空腔積水病害處治:在較低處梁端梁底鉆孔排水(鉆孔時要避開底板內鋼筋)→鉆孔處增置永久泄水孔→清洗裂縫處混凝土基面→涂刷滲透結晶型漿料封閉混凝土裂縫或毛細孔→定期疏通梁底泄水孔。
梁體表面受雨水侵蝕病害處治:可在護欄或防撞墻端部底面增設滴水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