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分鐘之內架設200噸重的蓋梁,城市架橋“神器”成功運行
智能一體化操作系統
30分鐘之內架設一片200噸重的蓋梁
每公里架設可節省7天
……
日前
由中建八局自主研發的
國內首個智能裝配造橋機
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
浙江省首批預制裝配式橋梁市政工程
——紹興越東路北延智慧快速路項目
成功運行
開啟了高架橋裝配化建設的新開端
央視報道智能裝配造橋機成功運行
“簡歷”公開: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
IABM(intelligent assembled bridge-building machine)智能裝配造橋機,長76.5米、寬15米、高15.5米,總重360噸,是服務大型市政橋梁建設的智能化施工機械,首次實現了將工廠預制的立柱、蓋梁和箱梁在現場完成一體化安裝,能夠在30分鐘之內架設好一片200t噸重的蓋梁,突破了傳統架橋機只能架設箱梁的技術“藩籬”,創造了國內橋梁架設施工領域的新記錄。當前裝配式橋梁多采用大型履帶吊裝施工,施工場地較大,且對地基的承載力要求高,線下交通空間全部被占用 。
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能夠做到線上喂梁,線下提梁,智能一體化操作系統可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消除人工操作的誤差,預計每公里架設施工可節省7天,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工效。直接從上面過孔的建設模式保證了橋下道路的正常通行,減少了施工時城市交通流的導改。
“神器”揭秘:四大創新,六大提升
對比國內外同類設備,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具備4大研發創新,實現了6大性能提升,安全可靠、參數卓越、性能穩定,助力打造基礎設施研發科研新生態。
創新一:分片式蓋梁吊具
在橋梁的裝配式施工中,蓋梁結構這類不對稱的預制構件,在吊裝過程中極易出現偏心不平衡現象,需要人工“找平”。為了確保蓋梁快速安裝作業,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裝備有研發團隊新發明的蓋梁吊具,可以實現縱橫向兩個自由度調節,并能在水平方向進行90°旋轉,“體重”200噸以下結構不對稱蓋梁的吊裝作業均適用。在吊裝過程中,吊具的控制系統通過無線物聯網模塊,接收來自蓋梁結構表面所安裝的高精度水平傳感器發出的結構水平狀態,進而對結構的平衡狀態進行調整,不需要人工輔助干預,即可實現不對稱結構的吊裝平衡,達到吊裝精準控制、快速安全施工。
創新二:自動化控制技術
以往架橋機架設過程中,既需要操作人員手工操作控制,同時需要輔助人員進行指揮。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除了可以進行蓋梁自動化調平控制安裝外,還可以實現墩柱自動化搬轉控制安裝和箱梁自動化高低吊控制安裝,以自動化控制技術替代人工操作。
創新三:主動安全控制技術
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通過安裝德國IFM激光傳感器、意大利LIKA行程編碼器等裝置,實現防超載起升、防超高起升、防超限行走、橫移防傾覆、邊梁防傾覆、支腿插銷防護、天車防撞保護、支腿防撞保護、過孔防傾覆等9大功能。研發團隊還圍繞設備運作時的各關鍵部位、各重要階段,設置了檢測信號優先級,信號分為預警和報警狀態兩種,一旦出現異常,無需人工制動,設備立即保護,主動停機,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創新四:智能化數據監控平臺
IABM智能裝配造橋機利用美國UBNT無線網橋技術,將各子站信號匯集到司機室操作主站,再由主站通過第三方通信渠道傳輸給監控平臺,借助BIM輕量化引擎在后臺仿真設備操作,實時展示設備各結構的位置、狀態。6大性能提升
NO.1
喂梁運輸架設方式由“線上”一種運輸方式提升為“線上、線下”兩種運輸方式,可以根據項目現場的實際需求靈活變化。
NO.2
整機過孔速度每百米可縮短半分鐘,提高了建設效率。
NO.3
縱導梁間距模式由1種提升至2種,主線和匝道均可進行施工。
NO.4
前天車起重量提升至200噸,相當于100輛SUV汽車的重量,可以起吊更重的預制構件。
NO.5
預制構件起升最大高度相較傳統設備提升11.1%,可以滿足更多更高要求的橋梁建設。
NO.6
適用跨徑較傳統設備效能提升了16.7%,可以安裝跨徑更長的預制梁。
不忘初心 銳意進取
中建八局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提升企業技術質量品牌與科技創新優勢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建筑界,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