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記者 陳俊杰
日前,隨著最后一顆螺絲被緩緩擰上,一個僅有行李箱大小的一體化智能AIS終端系統被成功安裝在溫州大門大橋上,成為預防橋梁碰撞的“千里眼”。
近年來,船舶碰撞橋梁的風險日益嚴峻,為解決這一難題,浙江海事、航保、企業等紛紛發力,探索推動“一船全景式”監控模式,消除重要橋區、重點水域的可視化監控盲區;改變傳統加強加固橋梁橋墩的傳統防撞模式,開發主動防碰撞預警系統……一場以科技手段為橋梁打造精密防碰撞“智慧大腦”的行動正逐步展開。
消除“風險”成共識
“嘉興作為全國水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河網密布,橋梁眾多,現有定級航道224條,航道里程近2000公里,跨七級以上航道的橋梁超過1200座,均為浙江全省之最。”談起嘉興市船舶碰撞橋梁的風險,該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深有體會。
“隨著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不少地方建成了大量的大型海上風電場、橋梁。”寧波航標處技術裝備科科長張志江介紹,這些設施的建設使得其附近水域的通航環境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原本海上存在的暗礁以及大規模鋪設的海底線纜管道,給船舶航行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和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隨著水路運輸日趨繁榮,船舶數量飛速增加,船舶日益大型化,船舶碰撞上這些海上“大型資產”的風險也在日益增加,一旦發生事故就會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影響。這些水域的橋梁防碰撞,就成了海事、航運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早在今年2月25日,交通運輸部就專門召開視頻會部署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三年行動。會上強調,跨越航道橋梁是鐵路、公路、水路等通道的咽喉節點,一旦發生船舶碰撞橋梁事故,將直接影響路網暢通、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今年4月23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召開浙江省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工作推進視頻會議。該廳副廳長夏炳榮指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必須深刻認識并防范化解船舶碰撞橋梁安全風險隱患工作所面臨的安全管理“基本盤”越來越大、船舶碰撞橋梁風險日益凸顯的新形勢。
據了解,由于部分早期建設的橋梁通航凈空尺度較小、防撞標準較低、個別橋梁未按要求設置防撞設施、船舶大型化發展等原因,近年來一些橋梁與船舶不匹配的安全風險凸顯,多次發生船舶碰撞橋梁的事故。
探索“智防”新方案
“如果可以在船舶進入到相關水域時,實時掌握船舶的航行動態;如果可以提前幾分鐘預判船舶可能發生事故,從而主動向船舶駕駛人員提供報警,通知海事監管部門采取措施,將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東海航保中心杭州通信中心主任俞毅說。
秉持“智控”思路,東海航保中心五年磨一劍,成功研發了一個僅有行李箱大小的一體化智能AIS終端系統,為防止船舶碰撞橋梁提供了“智防”新方案。
據介紹,該套系統由AIS基站、電子圍欄、雷達目標捕捉分析、VHF系統和監控分析預警軟件等組成。在目前傳統視覺航標的基礎上,加入智能感知技術,通過自動錄取跟蹤附近過往船舶,分析船舶態勢,主動向船舶提供避險和助航信息。單套系統分引導區、警戒區、通航區等三個區域進行報警,船舶每經過一個區域,都會收到系統自動發送的提醒。
“系統內部集成了全國133萬多艘船舶靜態數據,還可根據用戶需求增加調整響應功能。而且一套設備僅需20萬元,可工作3年左右,到期后僅需更換電池,在30天無太陽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
俞毅介紹,該系統榮獲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是航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一個成功案例,目前已運用到浙江舟山百畝暗礁水域、普陀風電場的安全監管當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構建“智控”大平臺
“如果能有一個較為成熟、安全的智慧防碰撞系統,對我們海事安全監管來說也大有裨益。”溫州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楊坤表示,該市甌江流域大型橋梁數量較多,僅中上游就建有9座。近年來,隨著溫州麗水兩市經濟發展需要,外運泥漿渣土、內運砂土石料的數量持續增長,各類運輸船頻繁來往于甌江流域,水上交通日益繁忙,導致各類違法違章行為高發,船舶碰撞橋梁風險隱患日益突出。
向科技要效益,加速建設“智控”平臺很有必要。為此,溫州海事局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智慧海事創建為抓手,持續推動海事監管高能高效,借助進出港報告系統、船舶登記等系統和AIS、CCTV視頻監控,結合電子巡航、無人機空巡和現場巡航,實現“一船全景式”監控模式,消除重要橋區、重點水域的可視化監控盲區。“同時,我們還構建集指揮、執法、監控于一體的現場綜合執法模式,實現快速化、精準化應急處置,最大程度降低船橋碰撞風險。”楊坤說。
不僅僅是溫州在橋梁防碰撞“智控”建設方面先試先行,舟山也在穩步推進此項工作。早年,在舟山海事局的助推下,舟山跨海大橋就打造了“高架走錨消能式攔阻船舶系統”。如今,為加快推進舟岱跨海大橋主動防護預警系統建設,該局正邀請相關技術方開展智能船舶測高系統應用實測,探索通過智能船舶測高系統實現船舶水上高度精準測量,以達到跨海大橋主動防護預警的目的。
“我們聯合寧波市港航管理中心、寧波市交通綜合執法七大隊共同推進內河航道橋梁船舶超高防撞預警系統平臺的研發,目前已經開展現場測試,下一步計劃對杭甬運河的船舶全面鋪開。”寧波海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系統能在船載平臺上很直觀顯示船舶是否超過橋梁規定的最高高度,在駕駛員駛進橋區水域前開始報警,有效提醒船舶注意前方橋梁,防止碰撞事故的發生。而此前,該局“深藍智享”監管服務平臺上線,并拓展了智慧監管功能,實現精準打擊違法船舶,有效降低了船舶碰撞橋梁風險。
本文來源:中國水運報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中國水運報,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