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姑蘇區依托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的感知網絡系統,引入第三方技術支撐,在山塘河上的山塘橋、通貴橋2座橋梁主體支柱點上各安裝了一臺傾斜傳感器。據悉,這一“智慧大腦”的試點安裝,可對橋梁進行實時預警監測,更好地消除古橋安全隱患,實現對古橋的積極保護。
姑蘇城內河流密布,作為承擔古城風貌和交通運轉雙重功能的古建橋梁自然必不可少。來自姑蘇區的數據顯示,蘇州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橋,僅在姑蘇區,就有古橋185座。近年來,隨著時間流逝和自然條件等影響,不少古橋出現了風化、結構變形、滲水等問題。如何做好古橋狀況的日常監測及保護,創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已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以往,由于對古橋缺乏相應的監測,相關部門對古橋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處置。一方面會導致古橋受損,不利于古橋的保護;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古橋還承載著交通運轉功能,一旦受損,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更好地保護古城現存古橋,近期,姑蘇區以山塘橋和通貴橋為試點,通過安裝“智慧大腦”傾斜傳感器,探索古建筑保護新模式。據悉,安裝了傾斜傳感器之后,可對古建橋梁的沉降、傾斜等可能存在的事故隱患情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并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對終端告警器傳來的異常數據進行告警,同時將告警信息記錄下來,用于問題追蹤和數據分析,有利于后續進行疏散人群、橋梁檢測和檢修加固等措施,更好地消除安全隱患和保護古橋。
為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姑蘇區還探索建立三級應急響應平臺。據悉,古建橋梁安裝“智慧大腦”后,傾斜傳感器會將監測數據實時傳回開發公司的監測中心,并與山塘街物管中心監管平臺、姑蘇區聯動中心保持聯動狀態。當監測數據異常時,系統可以通過短信或電話進行一級業主物管及網格員、二級社區、三級應急管理部門的三級推送報警,隨后,可通過姑蘇區城市運行平臺指揮中心及時調度相關應急力量實施監管、維護橋梁安全。
據悉,下一步,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姑蘇區將在給古橋安裝“智慧大腦”有益探索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古城古建安全監測的科技化和現代化,更好地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創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摘自2021年9月28日《蘇州日報》 記者 胡毓菁
【來源: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_政務要聞】
(文章來源52監測網,本文轉載自蘇州日報,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