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凌晨,遼寧大連,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連光明路延伸工程201國道互通上跨沈大線公鐵立交橋順利完成轉體,總重6500噸的主體橋在時長1小時18分鐘的轉體過程中精準完成了75.6度的逆時針旋轉,以毫米級精準對接到新建橋墩,標志著大連轉體橋梁施工實現(xiàn)零的突破。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為大連市重點民生工程,其中光明路延伸工程順接大連灣海底隧道,路線全長6.952千米,全線設置四座互通立交和一座分離式隧道:東方路立交、中華路立交、振連路立交、G201國道立交和下穿大石化有機合成廠隧道。
此次施工的201國道互通跨沈大線在沈大線K21+413處與鐵路相交,與既有線最近距離僅5米。面對我國東北地區(qū)最重要、運輸最繁忙的鐵路大動脈,平均6分鐘左右就有一趟列車通行,項目施工安全風險巨大。為降低橋梁施工對鐵路交通的影響,主線橋采取轉體施工法進行建設。
該轉體橋梁主跨長80米,主墩位于沈大鐵路北側,寬21.5米,總重量6500噸。設計為變高度預應力混凝土T構,采用雙轉體施工方法,轉體角度為75.6度。橋梁重,轉動幅度大,對轉體合龍的精度和線形等技術標準要求高。
為確保橋梁安全順利轉體,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光明路延伸工程項目部聯(lián)合專家組科學編制施工方案3項,正式轉體前,利用4臺千斤頂對梁體進行稱重試驗,并組織1次桌面演練、1次試轉,確保轉體過程零風險平穩(wěn)精準完成。
9月6日凌晨0時50分,按照中國鐵路沈陽局批準的“天窗點”,鐵路封閉,201國道互通上跨沈大線公鐵立交橋啟動涉鐵段橋梁轉體。1點整,隨著現(xiàn)場轉體指令的發(fā)出,重達6500噸的轉體橋梁徐徐轉動,歷經(jīng)正常轉動、減速轉動、點動轉動三個階段,最后進行姿態(tài)精確調(diào)整,于2時18分完成軸線對接。
(文章來源52監(jiān)測網(wǎng),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wǎng),僅用來學習及交流,侵權刪)